平時我們看書的時候,一定是先看書封、標題、目錄,用最短的時間瀏覽此書的大綱和主軸,進而分辨是不是我們想看的書。那看電影呢?多半為了不影響觀看的興致與品質,基本上都會從頭開始看,並且不希望有人提前劇透或破梗。
那麼算命呢?有沒有最適合算命的時間或年齡呢?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。這問題絕對沒有標準答案,所以這篇文章完全是我本人的個人主觀想法無誤。
為何會思考這問題呢?主要是因為近期大量論命的感想,當我論命案例年齡小至剛出生沒不久,甚至年齡大到超過一甲子的長輩時,回家路上和夜深人靜時,總是會讓我思考著『人生』兩字。
人生幾歲是最佳的算命時刻
答案是沒有,肯定沒有,絕對沒有,你想怎麼算,就怎麼算。你要一年看一次流年也行,你要每個月看一次流月也行,你要每十年看一次十年大限運勢也行。
當然,你也可以完全不相信算命,沒有毛病。
再來玉恆先生要好好發表個人的想法了,我心中確實有一個心儀的時間點,那就是介於25~30歲。題外話,我原本認為是30~35歲,但為何我要下修年齡呢?
這和時代變遷、老年化、少子化、AI、醫療、交通、網路、教育、經濟等有關係。
談談為何不要太早接觸算命,太早算命容易讓當事人提前定型自己、框架自己、設下限制性信念。每個人最在意的是自己,誰都不想要自己的人生被別人劇透和破梗,從此對人生失去熱情、冒險、打拼、好奇心及企圖心行動力。
為何不要太晚接觸算命,太晚算命的話,基本上一個人最黃金的時段一去不復返。專注力、體力、代謝能力、記憶力、髮量、睪固酮、賀爾蒙、視力與精神狀態很高的概率大不如前,就算還有雄心壯志,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最適合的算命時間,我自己認為坐落在出社會3~5年這區間。人要抱有夢想與期待,絕對鼓勵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傾盡全力去多方嘗試、學習、體驗、探索、冒險,包含工作與感情。那些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會是自己最棒的養分,最寶貴的街頭智慧。
太早算命,人生失去新鮮感,太晚算命,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。進社會打轉一段時間後,經過和朋友、同事、主管、異性的相處,會有一系列愛恨情仇和人情人暖,在互動投射中會更認識自己,也能從社會事件借鏡認知到自己與別人的邊界感。
(OS:人生只有三件事:自己的事、別人的事、老天爺的事)
算命對我而言,等同一項很實際的行動方針:徹底忘記上半場的失敗或遺憾,中場休息深度剖析反省和自我和解,下半場專注在改變後的自己,勇敢去創造自己。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。
算命請自己親算,不要道聽塗說
我的想法是這樣,除非當事人發自內心想要算命,自己親身走一趟命理諮詢。絕對不用聽任何人給的命理建議,是的!包含你的親朋好友和父母親。原因很簡單,這世界最懂自己的人是自己,然後改變生命的那把鑰匙一直都在自己手上。
只要不是源於自己內心想要的改變與渴望,別人怎麼講都很難真的改變和影響自己。畢竟別人終究不是自己,沒有穿過別人的鞋,怎知別人走過的路。對方或許抱持善意和愛的表現,但也可能是親情勒索與幹話。不知他人事,莫勸人大度。
與其算命,真心推薦,不如自己來學算命,不同高度、立場、視角看待算命。面對人生選擇時,才能忠於自己內心的渴望,不帶匱乏感的去愛你所選,選你所愛。
版主介紹:玉恆先生